《子非鱼》的哲学思想是:人和鱼都是天地间的生物。以道观之,人和鱼都属于生物,万物都是一个个体,可以理解互相的想法;以物观之,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待人或者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不能相通。“子非鱼”出自《庄子﹒秋水》。
《子非鱼》描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和同乡惠施(惠子)关于鱼是否快乐的一场辩论。其内容是:庄子在濠水桥上见到了桥下游动的游鱼,觉得它们很快乐,庄子说道:“鱼在水里自由穿行,这就是鱼的快乐啊。”惠子回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那你又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所以你不会知道鱼。”庄子说:“在我们最开始的时候,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就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我是在河边上知道的。”
赏析: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既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