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研人员占比提高到55% 45岁以下教师占比提高到73%

重庆科研人员占比提高到55% 45岁以下教师占比提高到73%

  9月3日,市教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高校专任教师队伍规模、结构不断优化。截止2020年底,我市高校科研人员占比提高到55%,45岁以下教师占比提高到73%。

  从数量上看,2020年,我市高校专任教师数量比2015年增长24%,达到50007名。其中,科研人员占比提高到55%。从结构上看,专任教师博士比约25%,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高校达到39%;45岁以下教师占比提高到73%。

  从质量上看,5年来,在渝高校新入选“两院”院士3名,在渝高校新入选“六大类”国家级人才214人次,比“十二五”期间翻一番,高层次人才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在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方面,5年来,重庆市高校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30名,年均引进市外、海外人才规模保持在500名以上,在站博士后全市占比74%,省部级后备人才培育规模达到2000名。

  市教委、市财政局通过优化支出结构,每年投入1亿元实施人才计划,设立博士后队伍建设、人才引育绩效等专项,市级财政教育经费每年投入约5亿元,市、校人才直接投入保持在8亿元规模。

  在产教融合方面,我市建立起完善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3.7%,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57%。此外,我市实施的周转编制制度、优化绩效工资政策等一些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在这些举措保障下,我市高校人才创新创造作用更加突出。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高校获批国家各类基金项目、社科项目超过4000项。基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如西南大学蚕桑研究保持世界领跑地位;陆军军医大学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和《科学》主刊发表原创性论著居全国医药类高校首位;重庆医科大学成功研发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海扶刀”;重庆师范大学牵头组建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校建成一批转化平台,新签订技术转化合同3122项,合同金额突破10亿元,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横向项目2.3万项,项目经费46亿元。